90后美女不愿当出国深造,坚持回老家剁辣椒酱,竟然两年时间创品牌
乡侬物语
2015年大学毕业,
学动画专业的她并没有像家人希望的那样出国深造,
反而一头扎进柘[zhè]坑村做起辣椒酱,
发誓“让柘坑的辣味,点燃村民红火的生活”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k033893ysov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▲视频《柘坑村辣椒》,时长4分钟,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,土豪随意。
01
乡愁
一次出国探风考察自己是不是要到日本深造的旅行,改变了她原有的一些想法。
在日本之初,吕虹霏流连于各式日本料理。
但是后来时日一长,吕虹霏开始怀念起家乡的味道来。
从小吃惯了辣的她,一时间竟然买不到称心解馋的辣椒酱。
或许是肚子里的吃虫作祟,吕虹霏打消了出国的念头——这听起来多少有点荒谬,但这是最现实的生活选择。
回到熟悉的武义,吕虹霏感觉眼前山水一切皆美景,饭菜一切皆美味。
就这样,吕虹霏决意不出国深造,也不打算再待在节奏快速的大城市,而是选择了武义这座江南小城。
02
回乡
1993年出生的吕虹霏,老家就在许曳线上的柘坑村,她的父亲是柘坑村村支书。
现在定居在武义县的吕虹霏父母,每过几个星期,都会回乡下看望奶奶。
2015年吕虹霏与父母一同,回老家探望自己90岁的奶奶。
90岁的老奶奶仍旧保持着种辣椒的习惯,在村里的田地上种了几分辣椒。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这里出产的辣椒远近闻名,靠着火红的辣椒和辣椒酱,村民虽谈不上富裕,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
当然,这个故事只能是听爷爷奶奶辈讲述了。
到小吕这一代,市场被批量生产、价格便宜的辣椒酱占领了。
随着柘坑辣椒酱渐渐消失的,是村里越来越多的空房子,年轻一辈大多出去打工,年老的村民也不再坚持种辣椒,大片辣椒成熟的景象不在了,辣椒还在青嫩时就被低价贱卖。
03
农创
在吕虹霏父母这一代,随着改革开放,村里的年轻劳动力都纷纷外出务工经商。
而当地辣椒酱也一直作为土特产,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。
所以逐渐当地也就没有什么人种辣椒了,
如今整个村子只有二三十亩的地是在种辣椒。
这些基本都是村里的人自家使用,
柘坑辣椒也就再没在市场出现过了,
吕虹霏便见证了村里辣椒产业衰落的过程。
这次的回乡让吕虹霏立下了一个信念:
她要回老家做农业,让柘坑辣椒酱重新回到人们的餐桌上。
吕虹霏顶着父母的反对,在2015年9月回到了村子里。
自己创立了“虹禾谷”品牌,主要以辣椒酱作为产品。
04
改良
当自己笃定这份事业,做一个“辣妹子”的时候,吕虹霏一改女生娇惯脾气,埋头扎进了山地之中。
纤细的肩,扛过粗大的锄头;
白嫩的皮肤,晒出了一份健康黑;
起早摸黑也成了家常便饭,被制作辣椒酱时辣出来的眼泪,或许就是当初毅然选择这份事业的“冲动惩罚”。
除了要应付乡下农活,吕虹霏还得研究市场、改良产品、产品检测、品牌设计、包装设计、写宣传文案、开设网店……
就这样,这个出身于武义辣椒村的年轻人,艰难地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。
正所谓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。
现在,吕虹霏和她的“虹禾谷”逐渐被人所知。
在保留柘坑辣椒酱的正宗原材料和传统工艺的基础上,吕虹霏一次次地进行了产品的改良。
05
发展与未来
吕虹霏向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水平,收购村子的辣椒。
她一共雇了6个当地村民,跟她一同制作辣椒酱。
得到保障后的村民,种植辣椒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。
到今年,村子里种植辣椒的面积已经恢复到了100多亩。
吕虹霏主要通过微信和淘宝等网上渠道进行销售。
她把产品的目标群体定位在武义县的当地人。
这是因为当地人本身就对这种辣椒酱有怀旧情结,
他们品尝到当年的味道时,他们有更强的购买意愿。
当她们的辣椒酱上市时,就得到当地人消费者的青睐。
几乎购买过她们家的辣椒酱的人,都会成为回头客。如今她已经卖了超过2万瓶辣椒酱了。
对于吕虹霏来说,做辣椒酱已经不仅仅是她自己的事业,更是传承家乡味道的一种方式。
她说:“大山里有很多好东西,绿色健康,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知道我们柘坑村的辣椒酱。”
乡侬小鱼:越来越多的90后新农人,向相反的方向前进,农业这个传统行业新鲜血液逐渐增多。
他们个性强烈,不计较后果。
但是习惯运用互联网作为工具的他们,也在逐渐推动着农业的进步。
小鱼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从世界回来,从乡村再次出发。
乡侬原创整理;转载请注明出处,违者必究!
想加入乡村共建群?
扫二维码加群主,邀您进入~
﹀
乡侬使命:
让乡建简单、让乡村美丽、让乡居幸福
搜索“乡侬”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
小编微信:xiangnongmei
QQ群:531705427
投稿及工作邮箱:xchhr@sina.com